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精神文明>>正文
十年修得一枝绿
——记施甸县由旺镇永福村党总支书记张自明
2016-06-30 15:33     (点击数)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提起施甸县永福村的发展,村民们毫不含糊的对现年58岁的村党总支书记张自明翘起大拇指。            

     

为了永福梦                

70年代,有着为数不多的高中文凭的张自明,在昆明服了六年兵役后,回到了家乡。1991年,张自明怀揣着一个梦想走进永福村大队任文书,1993年,在永福村人村支部书记。            

“要让永福村的群众过上好日子。”踏进村委会任文书的那一刻,在大城市见过大世面的张自明就在心中有了一个梦想。            

张自明深知,作为村党支部书记,如果自己首先落伍了,拿什么去指导和帮助村两委班子,又怎么去为村民服务。面对村民期盼的目光,张自明从我做起,带着村三委班子每周都要学习各项业务知识。特别是在永福村发展种桑养蚕后,更是经常认真细致的记录着每一场培训会的知识点,专心致志的听培训教师授课。张自明经常跟村三委班子成员说,学习是获得知识、增长见识、不断充实自己、丰富自己、提高自己的重要途径。            

时刻牢记自己是广大人民群众中的一份子,不论做什么必须心中装着人民,他始终认为只有心中有民才能一心为民,只有一心为民,才能带领村民发展生产,过上富裕和谐的好日子。作为支部书记,如何把支部班子建设好,充分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真正做到一个党员一面旗,一个党员一盏灯,始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一直是张自明重点思考的问题。为此张自明认真学习有关党建方面的知识,紧紧围绕“五个好”村党支部建设要求,深入学习和思考,创造性地开展党建工作。四2001年以来,由旺镇党委政府通过充分实验示范,最终把蚕桑产业作为全镇的重点产业来培植。从此,如何种桑养蚕,使广大村民在蚕桑产业上获取更大的效益,便成了张自明一直学习的重点。            

     

十年磨一剑                

2001年永福村开始种桑养蚕,2003年发展到900亩;2014年发展到了1600多亩,全村765户群众有600户群众种桑养蚕,养蚕收入从2001年的人均31元上升到了2014年的1900元。”提起永福村的发展,张自明满脸笑容的介绍了永福村种桑养蚕的历史,掩盖住了曾经的辛酸。            

早在70年代,永福村就有种桑养蚕的历史,群众在科技水平落后的时代就尝到种桑养蚕失败的苦果。2001年,在县委政府的号召下,全县大部分乡镇开始大面积的发展种桑养殖。曾经就深知村情的张自明开始看到了种桑养蚕是永福村发展的一大机遇。张自明积极的向镇党委政府请缨在永福榜样板。为了便于管理,张自明带着村两委班子将永福村后山的400亩山坡地划为了样板地。面对群众对种桑养蚕的抵触情绪,张自明与村两委挨家挨户的做群众工作,给群众讲解现在种桑养蚕和70年代的科技养殖技术的区别、目前国际市场对丝绸的前景等道理。一些群众跟张自明说:“养出来卖不掉怎么办?”“我家喂猪的山药藤没有怎么办?”张自明说:“我负责卖!”“喂猪就到我家地里拿去。”            

为了带动和鼓励群众种桑养蚕,张自明率先将自己仅有的0.5亩旱地种上桑树。在历时三个多月的蚕桑种植期间,他身先士卒,天天奋战在第一线,为村民抽水、开沟、在桑树。在他和村两委成员及党员的带动下,经过努力,当年种植桑树205亩。2001年,部分群众收购了第一批桑叶,当年实现了亩产300多元,第二年亩产到了1000多元。种桑养蚕有了收入后,张自明就带着村两委召开群众会,给群众讲解蚕丝绸的发展情景。看着500多元一亩的包谷种植和1000元的桑园种植对比。2003年,永福村的13个村民小组的300多户群众就开始积极的申报购买桑苗,尝试着种桑养蚕,当年种植桑园达900多亩。            

随着群众对种桑养蚕价值观念的转变,75%的农户开始种桑养蚕。张自明深知,科技水平的不到位是群众面临着的一大难题。张自明到处奔走,积极与县蚕桑站技术员农业技术员联系,对蚕桑养殖进行技术培训。并实行小蚕共育室,减少蚕病发生。先后为村民争取了蚕房建设资金21.7万元,小蚕共育室和村级活动场所建设资金23万元。还组织村三委班子成员带着群众开展统防统治,解决种桑养蚕中出现的病情。            

张自明还针对群众的劳动力资源,走进群众家中,以交心谈心的方式,组织1000多名群众在农闲时节走到县外和村外务工。还通过项目争取项目,扶持带动了6户群众进行蚕丝被深加工。            

2014年,养蚕3550张,实现产值560万元,农民人均养蚕收入达1900元。养蚕量占保山市的4.4%,占施甸县的16%,成为保山市养蚕第一大村。            

   

        

踏出小康路                

在走出产业发展的困境后,张自明将带着村三委班子,将美丽新村建设和党员服务工作作为工作的中心。            

争取项目修建桑园道路建设,硬化村庄道路。还在永福村近          两公里     的省级道路过境线栽上绿化树1500多株,安装了路灯71确保了过境线的交通安全。            

抓好党建就要解决好集体经济增收的问题,张自明带着村三委整合老村委会的资产,为集体经济创收6万元,在每个自然村建起了村级活动室。10年来,张自明先后到市县相关部门争取项目资金1200万元。            

在张自明的带领下,永福村的经济总收入从2001年发展蚕桑产业前的404万元增加到了2516万元;750多户群众的人均纯收入从2001年的1365元增加到了2014年的5942元。近七八年来,每年都有20多户群众建起20万元以上的小洋楼。村村通了水泥路。            

2008年,张自民被保山市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

    
上一条:周志美用爱抚平伤痕
下一条:“为人民服务”的美好人生
关闭窗口
QQ空间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新浪微博 网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