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杨善洲一辈子甘当小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学习农村科技、学习方针政策、学习党章党规。他一辈子对照先进标准,勇于解剖自己,不断取得进步,最终成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他切实做到了“四讲四有”,他是学与做的楷模,知与行的标杆。
关键词: 杨善洲精神 两学一做
每位党员都要学习杨善洲学用结合、知行合一,吃透上情、结合实情的学习方法;每位党员都要学习他牢记宗旨、在党为党,任劳任怨、谦虚谨慎的高尚品质;每位党员都要像杨善洲一样“最喜欢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争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
一、 学什么
杨善洲甘当小学生,始终做到活到老、学到老。他学习传统文化、学习农村科技、学习方针政策、学习党章党规。
(一)学习传统文化
1、邓子龙,抗缅兵,爱国情,由此兴。杨善洲从小就把邓子龙将军当成尊敬的英雄。特别那些忠于职守、勇于奉献的已故将士熏陶了他朴素的爱国情怀。他去世之前说:“清平洞是他革命工作的起点,要把他三分之一的骨灰安放在清平洞。”
2、小时穷,上私塾,三字经,留心中。杨善洲小时私塾学习后,不仅明白要做一名善人而且明白留给子孙后代的不是金银财宝,而是精神财富。
3、共产党,分土地,感党恩,走出去。1949年新中国诞生,杨善洲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保卫新生政权的革命工作中。以后他总是说:“家里能从一个‘押山’佃户变为有土地的农民,全是共产党给的,当时能毫不犹豫地走出来,就是抱着对共产党深深地感恩之情。”
(二)学习农村科技
1、遭水灾,稻谷漂,群众哭,善洲出。1964年秋季,施甸县姚关公社遭受水灾,看着一年的收成没了,很多群众哭了。杨善洲到现场查看灾情后号召干部群众开展生产自救。他带领大家把收集来的牲畜粪便、粪水与小麦种搅拌到一起,然后用手把小麦种“包上包衣”揉搓出来。最后将小麦包衣种播撒到田里,长势整齐并具有一定的抗病性。他说:“这是农民群众总结出的制作‘小麦包衣种’先进经验。”
2、蹬着车,带着宝,传技术,接核桃。原来施甸县种的核桃都是产量不高、用于榨油的铁核桃,杨善洲从外地引进核桃新品种,还专门从昌宁县请了嫁接核桃的师傅做技术指导。当时,一有时间他就带着“水平仪、嫁接刀、背壶”三件宝,骑着自行车下乡指导、传授他的嫁接技术。
3、学科技、用科技,杨书记、插秧齐。1983年,杨善洲带头执行干部职工学习科学技术的制度。插秧季节的一天,杨善洲到龙陵县平达乡何尾村调研,看见几个农民插秧的姿势不规范,就上前说到:“你们村干部没跟你们讲‘三岔九垄’插秧法吗?”插秧的农民们不高兴地说:“你会栽你来栽嘛!”杨善洲二话不说,卷起裤脚就下田一边讲一边示范。很快就栽了一大片,而且栽得均匀整齐。
(三)学习方针政策
1、学会议,办法活,调结构,民富裕。1981年杨善洲在学习贯彻山区多种经营会议精神上讲到:“山区群众吃、穿、用没有很好解决,这是我们党员干部需要回答的一个严肃问题。”因此,他不仅研究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研究如何提高土地生产率,什么东西价值最高,就生产什么。
2、提觉悟,增信心,树正气,堵漏洞。杨善洲经常说:“要教育干部不准多吃多占,不浪费、不拉公款、不投机倒把、不贪污盗窃。”一次,有人反映:某个单位的领导利用职务之便把自己的儿子从企业调到自己所在的机关。杨善洲立即找到这位干部说道:“你是一名共产党员,怎么能这样做呢?要给人民群众做一个好榜样啊!”这位干部羞愧的说:“我一定把儿子退回原单位去!”以后,这位干部真的把儿子退回原单位了,在他的教导下,儿子成长为一名合格党员。
3、动脑筋,改作风,腾时间,作调研。 在学习“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一文中,杨善洲深刻感到整天忙于开会看文件,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时间少,就强调要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有一次开会,他说:“地委行署就在一个院子里,文件从这里到那里送一下就可以了。但我们部门之间的文件都要送到收发室,再送到邮电局,最后又回到机关大院。必须改掉这些官僚作风,腾出时间,下乡调研。”
(四)学习党章党规
1、生活会,必参加,退了休,仍坚持。杨善洲严格组织生活,除了参加所在党支部过组织生活外,每个季度与党委成员单独过一次组织生活,交心谈心,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虽然1988年退休上大亮山植树了,他仍坚持每个月回到保山参加组织生活会,同时每月按时交纳党费。
2、定“十要”,守规矩,学党章,“十不要”。在1988年5月4日大亮山国社联营林场党支部成立会议上杨善洲老书记带领党员干部重温党章并带头做到:“一要坚持原则,不要徇私舞弊;二要奉公守法,不要行贿受贿;三要体贴工地,不要白吃白拿;四要积极工作,不要浪费时间;五要钻研业务,不要自高自大;六要深入现场,不要说空话;七要办事有据,不要故意整人;八要讲清道理,不要上推下滑;九要遇事清醒,不要不顾影响;十要态度和善,不要盛气凌人。正因为老书记带领林场党员干部严守“十要十不要”,林场党支部多次荣获先进党支部称号。
3、云南省,抗旱情,先锋行,捐千元。2010年,云南省遭受了一场百年不遇的大旱。省委组织部号召各级党组织和共产党员积极投身“共产党员抗旱先锋行动”。当时,杨善洲也积极投身到“共产党员抗旱先锋行动”中,立即捐款人民币1000元支援灾区。
二、为什么
杨善洲始终用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对照先进标准,勇于解剖自己,不断取得进步。
(一)践行入党誓词
1、守纪律,永不忘,吃了梨,必付账。一次,杨善洲和工作人员从施甸银川走路回保山,沿古永昌郡第三条“五尺道”保场驿北出,来到关索岭坡栗柴寺生产队的水果基地,生产队长和社员赶紧拿梨递给他们吃。休息一阵后杨善洲吩咐工作人员,按价付款。他说:“党员干部不拿群众一针一线。”队长和社员只好收下工作人员交的梨钱。
2、增致富,图虚名,严批评,不凑数。1985年,为贯彻落实“增百致富”计划,一位被派到腾冲的领导把往年没有列入农民收入的那部分列入了“增百致富”的收入里。杨善洲知道后,严厉批评了这种做法。他说:“不要凑数字,共产党员要实事求是,真正帮助老百姓致富起来。”
3、李苑华,不熟悉,要提拔,副县级。1983年12月10日杨善洲收到一封信,来信说:“杨书记:我得知地委要提拔我担任副县长,我是搞技术的,能力有限,恐怕不能承担县级领导的重任。”从信的内容可以看出,杨善洲和这个人并不熟悉,但他主动向组织上推荐了这个人。这个人就是1984年4月到1992年8月,担任腾冲县第九至第十一届副县长的李苑华。
(二)放得下面子
1、被忽悠,不忧愁,田间头,乐悠悠。60年代的一天杨善洲到施甸县原保场公社下乡,走进公社大院,看到一位年轻人,他说:“小同志,你们公社领导在吗?”,那位年轻人以为他是一位普通的老农,说:“不在,我们准备迎接县委的杨书记。”杨善洲既不发怒也不尴尬,独自一人进村看庄稼的长势了。这虽然是一件小事,但显示了一个领导干部的大度,体现了一种放得下面子的精神。
2、生产队,最基层,既尊重,又弄懂。当上级机关要推广先进技术,基层干部不接受,出现“顶牛”现象时。杨善洲通过“试验—示范—推广”的方法予以解决。第一年先在小面积上进行试验,取得一点经验;第二年在较多的面积上示范,取得更多经验;第三年看准了科技成果,全面推开。最终既尊重了生产队的自主权又推广了先进技术。
3、去下乡,成随从,摆摆手,不忧愁。一个夏天的下午,杨善洲与司机小陈下乡调研,吉普车却坏在了半道上,就下车走路。早早等候的乡干部看到远处走来两个人,其中一个满脸汗水、衣着简朴的老头,一个气宇轩昂、西装革履的年轻人,大家一窝蜂地迎向了年轻人司机小陈,说:“杨书记,您好!您辛苦了!”司机小陈赶紧说:“前面那位老人才是杨书记”,大家看着眼前这位风尘仆仆的老人,挺不好意思的,而杨善洲却大度地摆摆手说:“没关系,没关系。”
(三)不断解剖自己
1、一中农,经复查,属错划,作检讨。 1952年底,土改复查时,有人找到了土改大队,反映杨善洲如何把一位中农错划成了地主。为了调查清楚事件原委,上级派人调查,发现杨善洲确因工作疏忽,错把一中农划为了地主。上级要求杨善洲做出检讨,他立刻写出书面检查,深刻地反省自己的失误。从此以后,他给自己定了一条工作准则:错了就要作检讨。
2、到木城,看瓦罐,作检讨,除穷根。龙陵县木城乡地处中缅边境,不通公路。杨善洲上任不久,便徒步4天走进木城乡。在一间破旧的茅舍前,一位农民把他引进屋。火塘旁放着一只破瓦罐,杨善洲把手伸进瓦罐,抓出一把干瘪的包谷。他走到那位农民面前说:“老乡,对不起,我没有当好这个地委书记……”当夜,杨善洲召开乡干部会议,做了检讨。
3、推改革,深对照,认错误,敢担当。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刚刚在云岭大地上推行,对于这样的改变,杨善洲觉得始料未及。“集体所有,共同劳动,统一分配,才算公有制”,“包产到户后农田水利建设,几十年搞起来的公共积累受到损失怎么办?”……思前顾后,比较分析,他一直没有放开手脚来做。几天后,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杨善洲带领大家轰轰烈烈地干起来。但是,对于自己因认识不到位所导致的工作没有及时开展的失误,他做了一份深刻的对照检查。
(四)选择学习参照物
1、学先进,学模范,一辈子,践诺言。在1983年3月20日的工作笔记中杨善洲写到:“蒋筑英、罗健夫两同志是模范共产党员,是当代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是工人阶级的杰出人物。他们具有崇高的理想,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无私地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智慧贡献给了人民。学习他们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勇于为共产主义献身的崇高的思想品质;学习他们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科学技术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革命精神;学习他们公而忘私、舍己为人、不计名利、关心同志、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杨善洲用一生践行了当时的诺言。
2、自己人,不照顾,毕景亮,挺爱护。当得知高级农技师毕景亮的爱人和两个孩子都在农村,家中比较困难时,杨善洲提出:“像毕景亮这样的科技干部,我们要主动关心他,尽快解决他的后顾之忧。”而他的女儿杨慧兰曾在姚关基层小学教书,他始终没有帮助解决杨慧兰的工作调动问题。
3、听“笑话”,挺悲伤,为群众,送灯光。一次芭蕉林村村长给老书记讲了一个“笑话”:有个村民赶街的时候,看到街上的店铺里都挂着电灯,就花一块钱买了个电灯泡,拿回家用绳子挂起来,以为灯泡挂起来,就会亮了。听了这个故事,老书记心里非常难受。亲自带人到保山买电线装备,和大家一起拉电杆,勘察线路,架杆拉线,几个月后,芭蕉林村成了大亮山方圆几十里第一个通上电的村子。
三、做什么
杨善洲一辈子忠诚踏实,始终做到尊崇《党章》,遵守规矩,真正践行了“四讲四有”。
(一)做讲政治、有信念的党员
党员干部要自觉加强党性修养,感恩组织、感恩党,不断提升道德境界,严禁低级趣味。
1、筑信仰,跟党走。杨善洲总是说:“我是共产党员,哪能光想着自己?把自己的家搞得富丽堂皇,别人却过着艰难的日子,那么,我们常说的‘为人民服务’,不就成了骗人的假话了吗?我们要像杨善洲同志一样始终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放架子,自讨苦。 杨善洲在油毛毡房一住就是9年的英雄事迹令多少缅怀者折服!这是和平时代的英雄,诠释了杨善洲同志“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自讨苦吃”的境界。我们要像他舍弃心中的烦恼,静下心来,放下架子,甘当普通人,始终把群众装在心中。
3、常医病、常照镜。党员只有具备了党性自尊,才能使心灵净化,思想升华。杨善洲为党员托起了脊梁,为党员找回了“党魂”。我们要适时把自己“归零”,不断严以修身,保持“党魂”永驻。
(二)做讲规矩、有纪律的党员
党员干部要正确认识自我,摆正自己的位置,自觉把自己当作人民的公仆,严禁放任自流。
1、公是公,私是私。杨善洲经常说:“我手中是有权力,但它是党和人民的,只能老老实实用来办公事!”我们在深入基层时别拿自己不当“群众”,一定做到不扰民,不滥用权力。
2、畏法度、畏良知。杨善洲具有强烈的敬畏意识,他经常说:“工作做不好是要进板房的”。在深入基层时我们要像杨善洲一样算大账,算共产党员的作风账。一定要心存敬畏,不要心存侥幸。高压线一定不能碰。
3、勤洗脸、勤洗手。杨善洲每次下乡回来,总用冷水洗脚。我们一定要勤用“四盆水”,经常洗洗头、洗洗脸、洗洗手、洗洗脚。始终保持清醒,把每一分钱用在刀刃上,真正花在贫困群众身上。一定要牢记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
(三)做讲道德、有品行的党员
党员干部要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真干、实干、巧干,严禁两面三刀。
1、学真经,不动摇。当下社会,党员干部面对的诱惑太多,怎样才能做到自身硬,在诱惑面前不动摇?只有忠诚,忠于党和人民的事业。
2、诚心待,要向善。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出发,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性标准,就是向善向上,诚实谦逊。像杨善洲同志一样有一颗进取之心,自强不息;像杨善洲同志一样有一颗坦诚之心,诚心待人。
3、抓经济,促阵地 。杨善洲经常说:“我们做工作不是做给上面看的,而是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的。”我们一定要抓好以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党员培训为主的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提升工程。
(四)做讲奉献、有作为的党员
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吃透村情、摸清家底,带领贫困群众理思路、找出路,严禁劳民伤财。
1、用技术,解温饱。杨善洲同志担任地县领导期间,采用推广良种、推行良法、改良土壤等先进技术致力于发展生产,解决温饱。在扶贫工作中,我们一定要抓好以特色民居、易地搬迁、基本农田、村庄整治为主的安居温饱工程,使贫困群众暖起来。
2、多经营,能致富。杨善洲同志带领干部群众利用山区优势,发展多种经营,到1981年,塑造了各种由穷变富的先进典型。在扶贫工作中,我们一定要抓好以林下养殖、种植业、乡村旅游为主的产业发展工程,使贫困群众富起来。
3、抓教育,翻身战。当时农村升不了学的学生回到农村不适应,杨善洲提出农村中、小学要增设农业生产基本知识课。在扶贫工作中,我们一定要抓好以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社会保障为主的社会事业保障工程,使贫困群众强起来。
(施甸县社科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