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理论文章>>正文
乡镇党委政府要善于利用三种时机对村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6-03-29 17:07     (点击数)

 

          ——关于施甸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设想                                            

                  施甸县委宣传部  杨自卫                                            

摘要:乡镇党委政府是执行中央政策的终端,执行的方法和力度关系到中央政策的具体实施成效。中国农村人口的绝对数量,注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需由农村开始。国家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通讯设施的发展、乡镇易于接近群众优势等,是乡镇党员干部借履职之机对村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时机。                                            

关键词:党委政府 三种时机 培育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3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并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其中在组织领导上对各级党委政府提出了要求,“要充分认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把这项任务摆上重要位置,把握方向,制定政策,营造环境,切实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乡镇作为中央政策的执行终端,应该借助国家烈士纪念日、现代通讯设施、履职尽责等时机和载体,从三个层面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切实做到真抓实干,力争见实效。                                

一、依托国家烈士纪念日,重点培树爱国意识                                            

“爱国”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属于个人层面培育和践行的内容之一。爱国意识的培养,应借助特殊形式与时机,才能起到突变性效应。20148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作出关于设立烈士纪念日的决定,将930日设立为烈士纪念日。”[1]作为国家规定的重大纪念日,是培养爱国意识的重要时机。当然,这需要党委要周密计划、统筹安排,政府部门要抓好落实。                                

当前,虽然施甸还没有具体的烈士纪念场所,但是施甸并不缺乏为国家的独立和富强奉献牺牲的烈士,像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越自卫反击战中涌现的董存瑞式的革命英雄李成文烈士,还有在滇西抗日中牺牲的一些施甸籍的中国远征军烈士等等。这些人的家属都是施甸在烈士纪念日期间需要进行慰问、优抚的主要对象。因此,要按照“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行政主导、部门主动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路子组织走访慰问烈士遗属,真心诚意地为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同时借助现代通讯、网络设施动员社会力量为烈士送温暖献爱心。这既是对他们的尊重,同时,也是对社会广大群众的良好教育时机,要让群众感受到烈士应得的尊重和爱戴,要让群众在参与慰问活动中树立和培养爱国意识。                                

另外,还要广泛动员群众参与青年参军入伍欢送仪式。保家卫国是每个青年人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由于国家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应征入伍青年的范围已经扩大到独生子。军人职业的特殊性和高危险性,在平时的训练或者演习中难以避免某些意外事件的发生。因此,在征兵宣传中不仅要点明军人职业在和平年代必要性和神圣性,同时,也要广泛号召群众参加青年入伍的欢送仪式,这既是对入伍青年的鼓励和赞赏,也是对广大群众的有效教育时机。                                

二、借助现代化通讯设施,重点抓好平时的思想熏陶                                            

30年的改革开放,国家经济实力增强,科学技术得到较大发展,把新的科技设施运用到工作中成为可能。近年来,大部分行政村使用了无线电喇叭宣传党的政策成为现实。例如,姚关镇的山邑村安装了18只无线电喇叭,可覆盖全村1200多户人家,另外,太平镇的太平村、由旺镇的中村、甸阳镇的团树村,等等,都安装了无线电喇叭。因此,要借助这些现代化的设施,采集、编写放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典型事迹或者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作品。经录音、录像后下方村委会,并轮番播。                                

(一)播放积极向上的音乐。孔子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改革开放之后30年以来的社会风气变化,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对于施甸的农村来说,反面的例子也不少。上世纪80年代初期,国家沿海、延边地区分步骤实施改革开放,云南的德宏州一带也在其中。改革开放,带来了外资,也带来了渗透着非国内主流思想的外来文艺作品,有些作品的思想甚至是与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礼、义、廉、耻”背离的。从那时起境外港澳台等地的流行歌曲渗透到农村,经济条件稍好的家庭或者到边境打工的青年人购买了录音机,一些靡靡之音逐渐在年轻人流传起来。渐渐地未婚先孕、婚外情等违背人伦五常、曾经为农村人深恶痛绝的事情竟然被人们心安理得地接受,这就是一个传统价值观逐渐沦陷的典型例子。农村家庭有的人不赡养老人,或者兄弟姊妹很多对老人的赡养却推三推四;初中生、高中生、大中专在校女生怀孕,不好好学习玩手机、上网吧打游戏等等,很多人散失了起码的做人准则。因此,移风易俗就需要借助艺术来进行,相关职能部门要播放《儿行千里》、《婆婆也是妈》、《跪羊图》等等能够展示人性之美,展示人际关系之美的积极向上的歌曲,让人们在耳濡目染之中恢复人性之善。                                

(二)用活“诚信、敬业、友善”的典型材料——杨善洲故事。杨善洲是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时期共产党员的精神丰碑,无论在职或退休后到大亮山种树,他就是“诚信、敬业、友善”的化身。因此,要妥善利用好这个现实活材料,                                

在施甸电视台及每个行政村定期播放《蓝天访谈》、《杨善洲纪录片》、《习近平接见杨善洲先进事迹报告团及人民大会堂杨善洲先进事迹报告会》等专题片,播放电影《杨善洲》、电视连续剧《杨善洲》等影视作品。播放《谁说书记不爱家》、《好一个杨善洲》、《一座丰碑》等歌曲。另外,还要大力倡导像姚关镇山邑村等一样,以杨善洲的事迹为摹本,通过自编自演杨善洲,以开办晚会的形式让群众在娱乐中了解杨善洲的事迹,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由此让广大群众树立“诚信、敬业、友善”意识。                                

(三)编写、制作关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方面的录音、视频材料,适时进行播放。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家层面的要求。国富民强,二者互为因果关系。没有富强的国家,就没有强盛的人民;没有强盛的人民,也就没有富强的国家;文明与和谐也是互为因果,没有文明的行为就没有和谐的结果。中国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入侵中国、西方列强瓜分中国、1937年日本入侵中国,这一系列事实已经证明了。                                

今天,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多少人走上了致富道路,腰包硬了,但是,很多人思想意识还远远没有跟上物质的发展速度,认识肤浅、偏激。对于党内出现某些贪腐分子,就认为全党都这样,一味以偏概全,经常牢骚满腹;对于国外比中国还贫穷、野蛮、不民主的情况知之甚少,甚至完全不了解。有的人甚至连民主的基本含义都不知道,就叫嚣说中国共产党不民主。因此,做为党委部门,仅仅是靠中央台和地方台的新闻联播让群众了解国内外的大事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安排专职人员采编关于苏共解体、伊拉克、阿富汗等国家地区因盲目追求民主而导致国破家亡、群众生活经常遭受恐怖分子袭击等典型事例,用本地语言进行录音、制作视频等,并按期播放。                                

没有对比就没有鉴别,只有通过国内的稳定、和谐与国外的动荡野蛮想比较,人们才会认识到什么是真正的和谐、文明,也才会珍惜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的一切胜利成果,也才会真正树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意识。                                

三、抓好干部素质提升,在履职中树立“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榜样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社会层面的要求。对基层乡镇来说,最恰当的培树方式就是结合群众的切身利益进行。毛泽东说,“正确的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基层群众中的培育和践行,党员干部同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特别是在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司法、民政等工作的开展中,更需要党员干部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践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榜样,推进群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                                

(一)党员干部良好的素质是树立榜样的根基。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很多不足,前进的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一些领域存在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                                

1.加强自身素质修炼,树立正确的利益观。正确的利益观,是一个人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他人利益关系的重要指南。“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传统优秀文化中修身、为人的精髓,对于广大党员干部加强自我素质提升、树立正确的利益观,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格物”,就是去除个人不合理的物质欲望,也就是树立正确的义利观,不要对国家和他人的财物有非分之想;“致知”,就是“格物”之后对事理会有清醒的认识,不为物质利益所迷惑。只有不为物质利益所迷惑,对事理有清醒的认识,才能在履职中公正行事。一个人只有真正认识到“有粮千担,也是一日三餐;有钱万贯,也是黑白一天;洋房十座,也是睡榻一间;宝车百乘,也是有愁有烦;高官厚禄,也是每天上班;妻妾成群,也是一夜之欢;山珍海味,也是一副肚腩;荣华富贵,也是过眼云烟。”的真谛,才会有公心,才会有服务他人、成全别人的正确心态,也才能不惑于物。对于党员干部来说,也才能诚心诚意地做到为人民服务。                                

2.自觉反省工作得失。孔子说,“吾日三省乎吾身”,意思是一个人要经常反省自己的行为得失。作为党员干部也一样,要想做好本职工作,让人民群众满意,就要在履职中经常反省自己的行为得失。要能够从人民群众的呼声、抱怨中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违背了群众的利益?一言一行是否从党的宗旨出发?只有经常反省自己,才会发现个人工作中的得失,发现自己的工作是否有偏差,发现自己是否脱离了人民群众。事实上,很多被惩处的领导干部就是因为长期把心思用在谋私利上,利欲熏心,直到东窗事发锒铛入狱,站到了人民群众的对立面,才想起自省,那为时已晚了。郑板桥一首“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名诗,折射了一个封建小官吏对群众生活的焦心。作为党领导下的公务员,更应该经常以此反思个人的工作得失。                                

3.奖惩并发,巩固培育成效。在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法制行为,但是,党员干部在履行岗位职责中的言行是否得当,是否侵犯群众利益影响到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因此,在履行政府职能的各行各业中,凡是履职尽责得到人民群众认可的要给予奖励表彰、通报表扬。凡是触犯群众利益的一律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等法规,对违法违纪行为者给予行政拘留、留党察看、党内严重警告、降低岗位等级、罚款、行政记过等处理。并对指导监督不力的直接领导予以通报批评;对触犯国家法律的依法究刑事责任,并移交司法机关进行处理,确保中央政策执行的权威性,确保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常有序,取得应有实效。                                            

(二)党员干部要在履职尽责中树立“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榜样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日常生活中与广大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乡镇的党政干部要认清社会形势,发挥易于接近群众的优势,在履职尽责中树立榜样,推进社会层面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                                

1.正确认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非同步性,树立长期奋斗意识                                

2013年世界GDP排名中,“美国以161979.6亿美元,排名全球第一;中国以90386.6亿美元,排名全球第二;日本以59973.2亿美元,排名全球第三。”[3]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效。但是,也出现了很多棘手的社会问题。在金钱价值观支配下,官场腐败,买官卖官;教育腐败,高学费虚高,培养的学生素质低下;医院因为病人无钱而见死不救;企业为追求利润而生产假劣产品,残害大众。……这是人民群众最痛恨的问题。这一切乱象,都是因为人们的信仰丢失或者滑坡倒退。对于很多人来说,因为物价高、房价高、学费高、医疗费高、收入低,所以买房难、看病难、上学难,基本的需求满足都成问题,拜金主义几乎成了全民共识。纵观上述现象,从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史观的角度来说,这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落后于社会存在。”所以,才出现了这种乱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一个长期过程,自然需要做好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                                

2.发挥乡镇易于接近农村的优势,把乡村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突破口                                

中国大陆总人口135404万人,从城乡结构看,乡村人口64222万人;城镇人口71182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52.57%,其中流动人口为2.36亿。”[4]流动人口中多数为农民工。从总体说来,乡村人口仍然占最大比重,对我国这样一个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比重如此大的国家来说,在农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尤为重要。                                            

乡镇党委政府作为国家的基层政权机关,是上级国家政权机关(县级、省级和中央政权机关)联系人民群众与的桥梁。由于乡镇处在各个行政村的中心,比县级以上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更易于接触人民群众,在农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备天然优势,一是乡镇领导干部的科学文化素质相对高于村级领导干部相,这有利于乡镇级领导干部在执行公务、履行政府职能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二是乡镇级领导干部便于接近人民群众,能够全面及时准确的了解乡村的各种情况,有利及时发现政策执行中的偏差。                                

3.在履行政府职能中体现“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精神,为群众树立良好榜样。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履行政府职能,正确处理群众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的基本要求。                                            

政府职能主要包括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政府职能与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因此,乡镇党员干部在司法、民政工作以及村民自治等方方面面的工作上,要树立长远意识,妥善利用自身易于接近群众的优势,在履职中体现社会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村民有榜样可仿。                                

第一,司法部门在履职中要体现法治精神。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治国方略。乡镇司法部门担负着调解民间纠纷、社区服刑人员管教育和帮助、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法制宣传教育、处理社会矛盾纠纷、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等等工作。因此,在履职中要按照中央、省市、县各级党委、纪检监督部门的文件规定和领导指示精神,认真贯彻执行廉洁自律,勤政为民各项规章制度。                                

牢固树立公仆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基层社会服务,秉公自律,热情待人,不得滥用职权“吃、拿、卡、要”,不得压制、报复当事人,不得侵犯或限制当事人的诉权和其他法定权利。                                

在民事纠纷或刑事案件中,都要实事求是,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司法程序,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树立法治的榜样。                                

第二,村民自治要体现自由、平等、公正。1982年《宪法》第111条,规定“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自治性组织”。村民自治,即广大农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其核心是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因此,在推进村民自治的过程中,对于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的选举,对于涉及全体村民利益的事项和村中的重大问题的决策,对于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的制定,对于村里的重大事项和群众普遍关心问题的公开等事项,上级党委政府只需在方向上和政治性上把好关,其余皆依照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交由具备选举权的村民来进行。让思想好、作风正、有文化、有本领、真心实意为群众办事的人,进行自由、平等、公正的竞争,组成村民群众拥护的村民委员会领导班子,实现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性,真正的自由、平等、公正的观念才可能入心入脑。                                            

第三,民政部门履职过程中要体现“公正”。“以民为本,为民服务,为民解困”,是民政的工作宗旨,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是其根本目的,管理规范、运转协调、公开透明、廉洁高效是其基本要求。作为党委政府领导下的民生职能机构,担负着困难群体、优抚群众、孤残孤儿等特殊群体的生活水平保障工作。这关系到社会稳定和促进发展的问题。因此,在城乡低保、五保供养、医疗救助等方面的工作开展上,要严格按照“个人申请、入户调查、代表评议、政府复核审核、县局审批、三榜公示程序”等程序,公正执行;在救灾救济方面,要及时核查,坚持“专款专用”、“重点使用”,按程序及时发放,并做好发放详细花名册;另外,在双拥优抚、评残助残、民政专项资金管理等方面,也必须公正办理,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切身利益。真正做到全面落实各项民政工作任务,实现保障到位,救助公正,群众满意。只有群众利益得到合理保证,才能够体现出公正,群众也才会相信什么是公正,才能在思想上树立“公正”意识。                                            

结束语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每一个炎黄子孙奉献出力,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每一位中华儿女为之奋斗。“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全国38200多个乡镇归属下的农村,占据了中国80 %以上人口,以此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突破口,就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有在广大农村播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让其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发芽、生根、开花、结果,才能汇集其复兴中国的伟大洪流,使中华民族走向新的辉煌。                                

                               

                               

杨自卫  施甸县委宣传部  社科联副主席                                

邮编:678200                                

电话:18087515600                                



[1]办、国办、中央军委办公厅,《关于做好烈士纪念日纪念活动的通知》,新华网2014.09.27                                                        

[2]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526页。

[3]www.8pu.com世界经济信息网。

[4]北京晚报 2013 01 18

    
上一条:杨善洲的道德观研究?
下一条:高中学校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研究
关闭窗口
QQ空间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新浪微博 网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