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善洲精神对当代人的教育作用及实践路径问题研究”课题组
杨善洲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精神时代性的彰显,他的精神感动和感染了每一位中华儿女。弘扬这种精神需要开展深入的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充分认识杨善洲精神对当代人的教育作用并找到实践路径。
为此,“杨善洲精神对当代人的教育作用及实践路径问题研究”课题组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制作调查问卷,并进行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750份,有效问卷727份。其中,大学生285人,中学生194人,党校干部学院5人,大学教师86人,党校教师1人,中学教师53人,小学教师46人,军人50人。在年龄段上, 12-17岁的153人,18-23岁的350人,24-29岁的78人,30-35岁的47人,36-41岁的30人,42岁以上的60人。调查发现对杨善洲精神“很了解”的占16.2%;“基本了解”的占66.6%;“了解较少”的占10.9%;“不了解”的占2.7%。此数据说明,部分群众对杨善洲精神的了解还不够。48.5%的受访者认为杨善洲精神 “平凡而感人,可以在社会中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30.6%的受访者认为“崇高而现实、值得学习,但在社会大众中推广有困难”,6.7%的受访者认为“崇高而遥远、很难学习推广”。本次问卷调查中,对目前领导干部作风现状评价如下:认为“很好,让群众满意”的占11.7%;认为“还不错,但存在需要改进的方面”的占33.1%;认为“还行,但问题较多”的占31.1%;认为“不好,让群众很不满意”的占18.4%。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群众对领导干部作风现状还是比较满意的。
本次问卷调查中,“不清楚开展了哪些工作”的占9.0%;“通过课堂学习了解一些”的占23.0%;“通过媒体报道了解一些”的占45.6%;“通过熟人聊天了解一些”的占3.2%。由此可见,受访者主要通过媒体的报道了解杨善洲精神的宣传教育工作状况,接受杨善洲精神的宣传教育,大多数学生通过课堂的学习了解杨善洲精神的宣传教育工作状况。
总体来看,这次问卷调查显示,一些受教育者对杨善洲精神实质了解不够深入,学习积极性不够高;部分群众对杨善洲精神宣传教育工作状况了解不够深入;个别领导干部没有将杨善洲精神贯彻到实际工作中。这就表明杨善洲精神对当代人的教育作用及实践路径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从理论上来讲,可以从纵向上在“认识-实践-认识”的螺旋式前进中持久深入,从横向上落实杨善洲精神在实践中的主体责任意识及行为贯彻。只有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找到杨善洲精神对于当代人在认识与实践上的统一点,才能让杨善洲精神为当代人所践行和传承,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重要作用。
纵向加强杨善洲精神在实践中的持久深入性
从感性材料入手,形成人民的广泛共识。杨善洲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凝聚社会共识的生动材料。对于能够接受的杨善洲精神宣传渠道,有69.5%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影视作品”这一途径。因为从相对直观的感性材料中,能够影响人的认识的非理性情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比较直接地激活和驱动主体的精神力量。
从实践中学习,推进灵魂工程的建设。由于社会的多元化、意识形态的多样化和我省特殊的地缘环境、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在杨善洲精神的实践运用中,难免会出现偏差。有1.1%的被调查者就认为杨善洲精神“适用于过去的年代,没有什么现实价值”。尽管这一比例较小,但也反映了对杨善洲精神的理解层次比较分明。还有6.7%的调查数据说明杨善洲精神“很难学习推广”,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杨善洲精神的运用仍然存在一个从抽象转化到具体的过程。
从人民共识出发,指导社会实践的运用。了解杨善洲事迹的一部分人不禁发问:当今社会有几个这样的“杨善洲”,或者如何成为像杨善洲这样的人?的确,比起情感上的认同与赞美,具体的实践显得不太容易。所以,从人民共识出发,在社会实践中将杨善洲还原为一个“普通人”,就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可参照的原则方法来指导杨善洲精神的实施运用。杨善洲同志在日常生活中集中表现为艰苦朴素、简单生活、充满性情。作为现代社会的公民,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树立一种有利于当代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价值观念,保持像杨善洲同志一样的节俭精神,包括反对铺张浪费、盲目攀比、奢靡腐化,也包括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要从小事着手,从身边做起,不断鞭策自己,始终保持高尚的思想道德境界,努力争做与现代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相统一发展的现代化社会公民,最终以自觉形成的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凝聚起强大的社会精神文化精神自信。
创建健康良好的精神建设环境和长效运行的机制,广泛开展与杨善洲精神一脉相承的各类精神模范的学习宣传活动,使杨善洲精神在实践中不断常态化。杨善洲精神的深入推广不能只单纯地依靠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作用,还需要相应的保障机制。在此过程中,要将杨善洲精神的推进提高到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灵魂工程这样一个高度,重视精神的正面力量,重视灵魂的不断净化;重视个人精神的修炼,重视社会精神的凝聚。从纵向上在“认识-实践-认识”的螺旋式前进中持久深入,抓深、抓细、抓实,切实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才能打牢普及和传承杨善洲精神的社会基础。
横向落实杨善洲精神在实践中的主体责任意识及行为贯彻
首先,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强化“化作春泥更护花”的“为民”意识和行动力。杨善洲精神之贵在于“为民服务,无私奉献,甘于平庸,淡泊名利”,61.8%的被调查者认为这是当今时代最迫切需要的精神。而占到65.7%的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领导干部是最需要学习和践行杨善洲精神的重要群体。66.8%的被调查者认为领导干部学习杨善洲精神最重要的就是“从自身做起,推动廉洁从政环境的优化”。因此,应该在领导干部中,加强对中华民族共同理想的认同、内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传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牢固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在推进杨善洲精神的普及上,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挥其职能,在各自岗位上甘做人民的“春泥”,甘做精神的“护花者”。
其次,教育者要充分发挥“细雨入夜润无声”的传播载体作用。教育者指直接对求教者的素质发展起影响作用的人,包括学校的教师、管理人员、兼职教师、家庭教师、家长。其中,家长和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和代表。在精神建设的工程施工当中,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基因遗传、家庭氛围、日常教育等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而学校教师这个主体对普遍受教育者有至少长达15年的影响,在未来的时间里甚至还会延长教育的周期,尤其在精神领域所起到的作用往往是影响受教育者一生的。可以说,家长和学校教师既各自承担着推广和普及杨善洲精神对当代人教育的重任,二者还相互联系共同影响着杨善洲精神的实践。
第三,人民群众要不断培养“内不欺己外不欺人”的精神文化自觉与自信。杨善洲精神的深入学习和持续开展最终目的不只是某一个或者某两个群体的发挥。只有真正被广大的人民群众所学习所效仿所坚持,才能体现进行杨善洲精神教育的真正意义。群众不但希望领导干部作风和实绩都有所改进,也期盼整个社会风气的净化与和谐发展,这就需要以老百姓能够接受的方式方法指引他们去学习和践行杨善洲精神。因此对广大人民群众而言,从其生活实践层面着手,更容易理解杨善洲精神的教育作用,也更容易在生活细节中不断改善自己的言谈举止,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道德素质,进而内外相对一致地践行杨善洲精神。
本文系云南省杨善洲精神研究会推荐,执笔:王超品(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