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园地】
施甸立界——人勤村美好图景
从山头延绵至山脚,绿的,翠的。远处,大小不一的山也呈现着深浅各异的美与之呼应。近处,青瓦白墙,炊烟袅袅,党建文化,村规民约等文化墙体相得益彰。
人勤村美好图景。此处,为施甸县木老元布朗族彝族乡龙潭村委会立界自然村,全村27户人家安然幸福,令人生羡。
近年来,立界自然村在脱贫攻坚中扎实推进“美丽家园”建设,使村庄面貌焕然一新。该村围绕“七改三清”,以房屋风貌统一、人畜分离、基础设施、美化亮化、活动阵地等建设内容为主,共投资507万元建设“美丽家园”,其中:群众自筹180万元。项目区共涉及改房27户49间5880平方米,涉及改圈24户33间1980平方米,涉及违章建筑房屋拆除3000多平方米。
穿行于村中,风貌统一的房屋左右相连,前后之间则连通着干净的水泥路,路上每隔几米就伫立着太阳能路灯。随意走进一户人家,各种家用电器有序摆放,柴米油盐和各种小物件也归置齐整,屋里屋外都透着一种质朴的乡村之美,昔日“脏乱差”的现象已消失的无影无踪。
踏访立界自然村,幸福感、满足感、获得感总是交织呈现,由内而外地展现无遗。
这一切,让91岁的村民朱华感慨不已:“共产党好啊!没想到老了老了还赶上了好生活!”
“过去住的是杈杈房、茅草房,吃的是树根、杂粮。现在的生活从前做梦都没有想到过。”朱华一边热情的给大家敬烟,一边回忆着过去的生活。
“过上好日子,是我们几代人的梦想!”朱华的孙子蒋绍荣接过话说。蒋绍荣以前长期在昆明等地打工,外面的繁荣,让他萌生了强烈的脱贫期盼。
“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2015年7月云南中烟对口施甸县整乡推进布朗族整族帮扶项目启动,拉开了木老元整乡推进布朗族整族帮扶的序幕,立界自然村几代人的梦想正成为现实。
然而,万事开头难。“占到了地,砍到了树,有些人家就有意见。”“有些群众等靠要的思想严重,就想要钱,不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致富……”小组长朱有北说。
如何扭转群众“等、靠、要”的思想?“我们先后召开了20多次户长会、理事会、群众会,反复给群众讲政策。” 朱有北说,涉及农户土地占用、农用房拆除、危旧房拆除等精锐矛盾问题,都通过群众商议得到了化解。
记者了解到,立界以“群众7个说了算”“村规民约”“评星定级”等为切入点,有效激发了群众的内生动力,实现群众在脱贫攻坚中由“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的角色转变。
“政府提你一把,我们自己还得努力往上蹿。”蒋绍荣说,通过政府的扶持,村民的努力,现在村庄布局美了、庭院美了、环境美了,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和提升。
变的除了村容村貌,还有人的精气神和群众生产生活习惯的提升。从一开始的“与我无关”到后来的积极融入;从一开始的不愿意到后来的满意;从一开始的等、靠、要到后来的自己的房子自己盖,自己的家园自己建,感党恩情跟党走,一路走来群众的思想意识有了质的转变。“美丽家园”行动的实施,群众居家环境面貌更加整洁、村风民俗更加文明、道德素质更加提高、生产方式更加先进、生活方式更加健康、社会秩序更加稳定、精神生活更加丰富,群众生产生活习惯进一步提升。
记者手记
扶贫更要扶志
外出务工怕远,发展产业怕赔……可以说,部分贫困群众的这种精神状态是迟滞脱贫攻坚步伐的重要因素。这种“怕”,成了脱贫路上的一大“拦路虎”。
记者了解到,在推进脱贫攻坚过程中,当扶贫干部满怀希望带着政策、技术、项目去时,一些贫困户总是对产业、技术提不起兴趣。更有一些贫困户,再穷也不愿出力打工,就等着政府送温暖。主动脱贫动力不足,特惠政策一旦“断奶”,返贫的可能性极高。
脱贫攻坚关键在扶志。思想上的“穷”比物质上的“穷”更可怕,只有把贫困户自己主动脱贫的志气“扶”起来,抛弃等、靠、要、“破罐子破摔”等观念和心态,把“内因”激活起来,脱贫的腰杆才会硬起来,脱贫的办法才会多起来。(《保山日报》李洪才)
【平安创建】
12340是群众安全感调查电话
施甸县美丽乡村建设靠大家,若您接到12340,请客观评价;如果您了解,请回答“安全、满意、有好转、了解、参与”。如乡镇综合治理部门有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法庭、村委会等;您遵纪守法,家庭和睦,文明礼貌,见义勇为,做好家庭防范就是参与建设平安小区、平安村(社区)等平安创建活动。维护稳定靠大家,平安创建靠小家,我安全我满意我参与。
谢谢您的参与。
县综治办宣
【廉政格言】
廉洁养正气,奉献修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