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文化旅游>>人文历史>>正文
布朗族音乐:在民俗中的言情专长
2014-07-17 16:25     (点击数)

布朗族是施甸最古老的土著民族,古哀牢国土著民族“百濮”后裔,我国特少数民族之一。布朗族能歌善舞,且风情浓郁,有语言无文字,文化艺术主要靠父母或长辈口传身授,长辈们在各种节日活动中向青少年传授天文、地理、历法、节气、种植以及文学艺术方面的知识。其中音乐是主要的元素之一。它从产生就代表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志趣和意愿,呈现出群众参与面广,活动频繁,并渗透于各种习俗中的特点。

一、布朗族“歌为媒,乐为伴”的特征

施甸布朗族的婚嫁习俗充满情趣,他们婚姻自由,很少有包办婚姻。解放前布朗族不得与外族通婚,其婚姻习俗充分体现了“歌为媒,乐为伴”的特征。他们谈恋爱的时候会唱山歌来传达情意,像“月亮出来亮汪汪,想哥想得心惶惶”、“吃饭想起妹模样,一连咬坏筷三双”等。从确定恋爱关系到结婚,一般要经历九道程序:“说姑娘”、“压酒罐”、“过宿”、“定日子”、“走小媒”、“走大媒”、“说日子”、“过彩礼”、“过礼”,繁琐但是热闹,充满着布朗族对婚姻的慎重和民族特色,并且始终贯穿着音乐。

二、布朗族出嫁“哭唱”的特有方式

布朗族女性嫁出去后,很少回娘家。所以在当地,除了繁琐的说亲程序外,新娘在离家时通常都要以哭唱的方式,来表达离开生养自己的父母以及兄弟姐妹时的哀伤和不舍之情。哭别从结婚前一天开始,新娘要与姊妹、亲朋好友等依次哭别,最后是母亲抱着将要远嫁的女儿哭诉,母亲还会对女儿婚后应该注意的事宜作最后的叮嘱。临行时母亲会为女儿精心打扮,穿着准备好的大红色对襟长袍,领口和袖口都绣满鲜艳的花朵,头缠着五色的珠链,头蒙红巾,在礼炮、大号的阵阵响声中哭着出门,这就是布朗族的“哭嫁”。迎亲队伍由新郎、伴郎、伴娘和月老夫妇及吹打手组成,吹打手在迎娶时吹“迎新调”,从新娘家出来时吹“出门调”,在路途中吹“过山调”,进男方家便吹“进门调”。熟知调子的人听到音乐便能知道婚礼进行的程度。当夜色慢慢降临的时候,便举行隆重的、欢庆新婚的传统习俗打歌活动。打歌时设有歌头,歌头除了带领打歌外,还要供奉天地神灵,祈福主人平安吉祥。芦笙、三弦、笛子一齐奏响,人们便踏着音乐的节拍开始跳起民族舞蹈,围起一层层的圆圈边唱边舞。在“盘花名”、“姊妹情”的调子里,其间伴随着众人齐喊“依撒”!打歌人边跳边唱,歌舞通宵达旦。打歌是传授歌舞知识和男女谈情说爱选择配偶的最好方式,如打歌调中唱的“青菜籽,白菜籽,打歌要找小伙子;青菜秧,白菜秧,打歌要找小姑娘”,而且凡是遇到喜事最不可以缺少的就是打歌。在整个婚庆的过程中,处处都显示出布朗民族善歌好舞的民族习俗,注重礼仪和幽默风趣以及开朗乐观的民族个性。

三、布朗族年猪饭热情待客,歌舞传情

布朗族一年一度的年猪饭中,歌舞也是必不可少的。他们热情好客,让远道而来的客人除了可以品尝到最具特色的美食大餐外,还可以亲眼目睹布朗族人的欢乐歌舞。几句简单的顺口溜就可以把布朗族年猪饭上的几道特色菜展现得淋漓尽致。如报菜名:腌菜拌烧肉,问:地里出得油菜花,砧板头上细剁生。答:地里黄花腌出水腌菜,拌得红生味道真;五花肉蘸猪血。问:皮面光滑一片片,蘸什么吃来味道真。答:皮面光滑是白片肉,五花肉蘸酸旺子味道真;蒜苗炒瘦肉。问:盘中住着七姊妹,块块做得对对生。答:盘中姊妹那是蒜苗菜,蒜苗炒瘦肉味道真;葱姜炒猪肝。问:连环链子加上空心菜,弟兄两个生在盘中间。答:葱姜本是两姊妹,葱姜炒猪肝味道真;骨头鲊炖蚕豆。问:红花好看三张绿叶来陪伴,绿叶红花一盘生。答:骨头鲊好吃青蚕绿豆来配上,萝卜丝鲜肉味道真。布朗族人民用山歌的形式报菜名,不仅展现了年猪饭的特色,也给吃饭的人增添了不少情趣。

敬酒有敬酒歌。如:“朋友来到布朗山,远方朋友来到布朗山,布朗山,金布朗酒摆上桌,兄弟姐妹同饮友谊酒,祝你幸福又安康。”“阿哥有情妹有意,情意相投喝不醉,敬你千杯也嫌少,喝掉这杯真情意。”这些热情甜美的敬酒歌展现了布朗族人好客的民族传统。

对于一直沿传杀年猪习俗的布朗族来说,杀年猪是一种仪式更是一种社交活动,其中更少不了歌舞。当吃完饭,夕阳西下后,人们便烧起火堆,无论大人小孩、男女老少听到芦笙、三弦和笛子的美妙音律便会来到火堆周围,合着音乐的节拍,热热闹闹地开始打歌,体现了“会说话就能哼唱布朗歌,会走路就能跳布朗舞”的美妙境界,山寨到处充满和谐。

四、布朗族“拼饭”习俗的内涵

在施甸布朗族有一个特别的名为“拼饭”的习俗,用现代人的生活来说就是AA制。在山寨的田间地头或是山间路边,经常会看到一些人,两三个,四五个的围坐在地上,轻松的有说有笑。因为布朗族是居住在深山中,到农田干活或者进城赶集时常常要徒步走很长的一段山路才能到达,所以,为了节约往返回家的时间,他们就会带一些干粮在身上,到了吃饭的时间,各自把自己带的饭菜拼凑在一起吃,通常称“拼伙吃饭”。此时,就会有人唱上几首山歌活跃气氛,如果其中有年轻男女还会有情歌对唱,如“拿起筷子吃晌午,想到了我的阿哥,看到了阿哥送我的竹筷子,阿哥却不在我身边,想起了我的阿哥,哥哟,好耍不过出门人,哎,我的哥。说你阿哥,三个石头么搭一灶哎哟,眉开眼笑我的哥哟,就地抠个洗脸盆,哎……我的哥。男:隔山叫你山答应,阿哥叫你水回声。女:抬头听见蜜蜂叫,双手接住蜜蜂音。”在辛苦劳作中,布朗族人会享受生活、乐于生活、感受生活,在快乐中劳作,在劳作中享受欢乐,显示出布朗族人对待劳动的乐观向上和对生活的热爱。

五、布朗族祭祀节日“祭龙”与“蛮筒鼓舞”的特色

施甸布朗族信奉原始宗教,有着自己传统的祭祀节日,其中最隆重的就是“祭龙”。每一年的农历正月初二都要举行祭龙活动,祈求来年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姓平安幸福。祭祀时,由吹打手吹奏唢呐、芦笙、小三弦,并在一路上放鞭炮,还跳起专门的祭祀舞蹈“蛮筒鼓舞”。后来为了使舞蹈结构内容更丰富多彩,在祭祀舞蹈中又创编了“挨乌蛮筒鼓舞”,更突出了布朗民族风格和特色,具有祭祀的标志性。“这种舞蹈的道具、打击乐器是用布朗人在生产生活中用的大鼓、竹筒、号角、铓,舞蹈是在竹筒敲出的节奏中进行,快慢节奏鲜明”。舞蹈中的领舞为敲大鼓的两位男性,表现出布朗人民豪放、粗犷、强悍的个性。而妇女的道具是竹筒,舞蹈中演绎出劳动时的情景,让人心旷神怡,表现了千百年来布朗儿女为了战胜大自然而拼搏奋战的精神。

本文来源:保山日报 作者:戴子红

?

    
上一条:我县部署文化产业发展工作
下一条:传承布朗手工艺的苦辣酸甜
关闭窗口
QQ空间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新浪微博 网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