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灭了宜林荒山,大亮山全都绿了,大森林一天天长高……从云南保山地委书记到山间的“竹叶帽书记”,如今的大亮山国社联营林场顾问像当地农民一样,雨季里总是头戴一顶乡间编织的竹叶帽……他退休15年矢志不移造林绿化大亮山——
撩开一帘夏日的细雨,云南西部施甸县大亮山丛林在雨雾中飘现,绿得深深浅浅。记者在大亮山下见到了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
如今他是大亮山国社联营林场顾问,人称“竹叶帽书记”。因为他像当地农民一样,雨季里总是头戴一顶乡间编织的竹叶帽。
我们紧紧握手的时候,杨善洲说:“我当年定下的目标实现了!”
地委书记退休上山造林去
1988年3月,时年61岁的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退休。省委书记和省委组织部长先后和他谈话,告诉他可以搬到省城昆明居住,还可以到省人大工作一段时间。杨善洲告诉省委书记:“退休以后干什么,我早就想好了。我要回家乡施甸种树,为家乡百姓造一片森林,种树扶贫。”
退休后的第三天,杨善洲回到家乡施甸县姚关乡,在荒草茫茫的大亮山上组建“国社联营林场”,吃住都在山上。地委书记退休回乡造林惊动了滇西南,那年初秋,我也千里迢迢赶去,爬上大亮山,和杨善洲同吃同住,亲眼目睹他带领七八条汉子在荒山上挥汗种树。那时,窝棚附近山头上栽下的小树苗高不过膝盖。杨善洲送我下山时相约:“再过10年你来看看,那时候,整个大亮山都绿了!”
从此一别将近15年。这些年,杨善洲都是在大亮山度过的。当年挥手道别时,他的头发都是黑的,如今杨善洲76岁,满头飘雪,手里添了一根拐杖。他对我说:“当年你住的那个山上,树木已经四五米高了,林子密得进不去人了!”
杨善洲一手创建的林场现有职工35人,发展成施甸县最大的林场。他们造林5.6万亩,现在成林3万亩,幼树也长得郁郁葱葱。杨善洲种树种到第十年,在大亮山消灭了宜林荒山,从而整个施甸县都消灭了宜林荒山。大山里的瓦窑村等村民看到林场干得好,自愿将他们拥有的山林入股。如今的大亮山林场成林和幼林面积5.6万亩,延绵南北30公里,大森林一天天长高。
“绿满大亮山,辛苦我心甘”
大亮山全都绿了,近几年杨善洲主要抓成、幼林抚育,一年中大半年住在山上。
杨善洲说:“这些年苦是苦累是累,绿满大亮山,辛苦我心甘。”
上世纪70年代前,由于几十年乱砍滥伐、山民取柴,起伏延绵的大亮山山光水枯,山民生活贫苦。杨善洲说,这其中也有他50年代当区领导时,指挥“大炼钢铁”砍去的山林,一想就心里不安。
如今,杨善洲最大的喜悦是,栽树10年,山林绿起来了,大亮山涌出充沛的山泉水,林场境内3000户农家1万多人解决了吃水问题。他们把清澈的山泉接进了家,用上了免费的“自来水”。山林如此茂密,光是修理枝杈就解决了山民的烧柴问题。
林场修通了18公里山间道路,山民们从公路运出山货;林场拉上了电线,电线还通进8个山村,许多山民家买了电视机。电视让他们知道要科学耕田、要良种、要管理。10年来,大亮山地区的耕地粮食单产从100公斤提高到了250公斤。山民们收获了温饱,开始追求更加富足的生活。
杨善洲拉住我的手说:“你说,我们奋斗一辈子,不就是为了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有一个幸福的家园吗?”
杨善洲说,15年生活在大亮山上,思想也有过波动。倒不是因为老鼠咬死过大片茶树,“紫荆泽兰”毒草缠死了400亩华山松。这还好办,补种上加强管理嘛。波动来自自己的想法,特别是种树10年,把大亮山种满了,我也问过自己,是不是可以松口气了?还有妻子和女儿们,她们都要我下山。
艰辛的高山造林生活也在捶打年事渐高的杨善洲。1999年11月,手提砍刀修枝的杨善洲被林间青苔滑倒,一只手严重划伤,左腿粉碎性骨折。这曾严重打击了杨善洲的情绪,他回忆说:“那时我心急呀,觉得我恐怕再也上不了大亮山,看不到亲手栽起来的森林了!”
幸好,杨善洲恢复得不错,半年以后,他拄着拐杖又爬上了海拔2000多米的大亮山。遗憾的是,他再也离不开拐杖了,但他也更离不开大亮山了。他发现,在下山养伤的半年多时间里,大亮山森林变得更美了!
女儿说:我们深深地敬爱父亲
杨善洲说:“愧对我的妻子和女儿啊!过去长期在区、县、地岗位上工作,没有顾得上家里,没有尽到做丈夫和父亲的责任,欠下了永远还不清的债。现在,我每月的工资,主要都给她们。我也抽出一些时间关心她们。”
杨善洲的妻子张玉珍至今还是乡间农妇。15年前我访问过他们家,常年辛苦的田间劳作使妻子比杨善洲显老。那时杨善洲就告诉我,妻子“农转非”的报告都被他“压住了”。因为手下有不少局长、处长的妻子还没转,地委书记的妻子就不应该先转。
杨善洲有3个女儿,大女儿至今务农;二女儿在本地当小学教师;33岁的小女儿杨惠琴是保山烟草公司的普通员工。杨惠琴对父亲的记忆是:小时候父亲总是很晚回家,第二天早早就走了。我在保山上中学,也很少见到他。有一次我从姚关老家回保山,父亲明明一个人坐小车,也不让我搭公家的车,而是给钱让我坐公交车。那时我不理解父亲,现在也不完全理解,但是我们全家都敬爱父亲,知道他全心全意投入了工作。
杨善洲退休后决心上山造林,开始全家都反对,说他辛苦一辈子了,该休息了。但是见到他决心已定,就不再说什么,因为全家都认定父亲在做一桩高尚的事。
倒是1999年杨善洲在山上骨折,引发了全家争论,从母亲到女儿都劝杨善洲,骨头都摔断了,还不下山?何况山上已经栽满树了!杨善洲退休当林场“顾问”,林场每月发给他70元“顾问费”。摔成骨折了,每月发给他100元。杨惠琴说,这100元我来给你,你别上山了。结果被父亲教训了一顿:“我要钱做什么?我种树十几年,是为了每月100元钱吗?”
杨善洲本来没有手机,骨折住院治疗,才买了一个手机,为的是每天听到来自林场的消息。这时,妻子也到了经常要上医院的时候,杨善洲才同意用自己的小车护送,自付汽油费。
杨善洲终于可以自己走路了,他告诉小女儿,还要再上大亮山。女儿说:“那你就去吧,下山来我家,我给你做好吃的。”父亲说:“你来大亮山吧,那里好看呀!”
今年“五一”节,女儿、女婿一起上了大亮山。杨惠琴说,大亮山真的很美很美……。
15年过去了,大亮山绿了,杨善洲了却一桩心愿,但是又未全了。他说,林场经济效益问题还没解决好。大亮山高寒,树长得慢,大都是防护林不能砍伐。经济效益谈不上,林场职工的工资都不能保证,人员就不稳定。下一步要解决这些问题。
这又是一个境界。杨善洲分明感觉到时光紧迫,他坦然地说,绿化大亮山,并不是靠一个人,靠的是人民支持、上下支持,还有全家人支持。希望再过5年……
我们相约再以5年为期,看看那时的大亮山,看看滇西南的秀丽群山。在他脚下,滇西南群山起伏延绵,像是在舒展一个共产党员无限宽广的胸怀……
人民日报 钱江 2003年08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