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立时代潮头,培养卓越新闻传播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中强调,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要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这为深化高等新闻传播教育综合改革、提高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质量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新闻传播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
面对当下全面开放条件下的新闻舆论环境,信息的交流、互动比此前任何时候都频繁,思想观念的碰撞、博弈比任何时候都激烈,舆论议题的竞争、意识形态争锋比任何时候都复杂,在这种情势下,人们容易被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观念和价值观搞的昏头转向,不知道风从哪个方向吹,不知道什么是真的。表面上看,拜新媒体之赐,人人都可以成为真相、真理的见证者、记录者和表达者,人人都可以成为记者,成为“准记者”或自媒体人,此前被职业媒体垄断的机会、权利、能力,如今被无处不在的新媒体大面积稀释,新闻媒体专业门槛大大降低,似乎什么人都可以进入新闻舆论的门墙,专业媒体素养和能力似乎不再成为阻隔非专业群体的壁垒了,人人皆可以在无处不在的舆论和媒介现场发言了。但是,在媒介触手可及且深度卷入我们生活的媒介化社会里,对新闻传播专业素养和能力的要求非但没有降低,要求反而应当更高,对新闻传播人才的政治性和专业性的要求也更高了。新闻传播教育如何贯彻习近平座谈会讲话要求,为党的新闻舆论事业培养出更多政治可靠、专业过硬,经得起时代大风大浪考验的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如何培养能胜任全面开放条件下的新闻舆论工作需要,造就出在政治、作风上让党和人民放心,在业务上能打硬仗经得起风浪的新闻舆论人才?这是我们新闻传播教育界必须面对的紧迫课题。
第一,在新闻传播教育中筑牢价值观基座,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新闻传播专业教育的“定盘星”。高校作为知识和价值的集散地,对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进行定型、建模极为必要,但难度很大。在完全开放的传播语境中,大面积的知识流动以及密集的价值负载,使得高校存在意识形态流动性过剩及价值超载现象突出等情况。而且,大学生正处在知识吸纳和价值成长的“易感”期,他们一方面会在敏感的好奇心驱动之下,容易被形形色色的知识和多元的价值观点所吸引;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截断众流的定力和判断力,他们也易被悦目或动听的价值理念、观点分散注意力,致使坚守主流价值观基本盘的难度相对较大。在互联网这所开放的大学里,大学生面临的知识和价值选择更多,诱惑更大,容易被网络上“看上去很美”的风景抢走注意力。如果他们在大学课堂中获得的知识和价值不够稳固、结实,就易于与网上超载的流动性知识、价值发生“对冲”,稀释大学教育的效果。在这种背景下下从事新闻传播教育,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大学生作价值观定型和建模,将他们的价值观导入预期的价值观基模内,进而校准新闻传播专业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定盘星”,其难度超乎一般人的想象。为此,仅靠宣教式的灌输肯定没什么效果。在新闻传播教育中播撒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种子,一是依靠理论和思想本身的力量和魅力,以道理说服人;二是需要掌握宣传规律和宣传的艺术。在今天的传受关系中,受众不是一群“消极的受众”,而是“积极的受众”。面对积极的受众,若采取单一渠道和形式的灌输,其效果不难预想。这就要求宣传者告别以传者为中心的控制型宣传理念,转而以受众为本,以受众为中心,尊重受众们的接受期待和主体感受。用理论的逻辑、价值的魅力,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去说服学生,感染学生。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国家精品课程”教学团队,由著名学者童兵领衔,经过十多年的建设与积淀,已成功地探索出一套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模式。
第二,构筑宽口径的专业知识和能力,重构专业知识和话语体系,用新新闻传播教育模式回应新传播革命的挑战。由新媒体技术引爆的一场波澜壮阔的新传播革命,深刻改写了中国新闻传播生态,深度改变了新闻舆论的生产和传播逻辑,这场革命倒逼我们的新闻传播教育,对当下的新闻传播专业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必须以教育变革来应对新传播革命。面对形势的倒逼,此前沿袭多年的粗放式新闻传播教育,早已不适应新型新闻传播业态的要求,须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深化新闻传播教育改革。当前,很多新闻传播院校和教育机构,各显神通,多方位寻求新闻传播教育改革路径。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围绕2+2专业改革和媒体融合课程改革,在加固专业河床的同时,筑牢专业防波提,基础能力建设和专项能力建设并重。我们的2+2课程体系改革,意在延展新闻传播专业知识和能力口径,变单一知识结构为复合知识结构,强化新闻传播专业能力厚度,缩小与实践前沿的知识沟,提升新闻传播教育对外部性变化的敏锐性。比如,我们围绕媒体融合这一业态趋势,在全面掌握中外新闻传播教育变革走势、精准把握好新闻传播实践前沿行情的基础上,对新闻传播教育专业课程菜单进行重新设计,重新建构新闻传播专业知识和话语体系。
第三,依托部校“共建”新闻学院机制,建立“旋转门”机制,为新闻传播教育输血、补钙,强化实践育人理念,为中国新闻传播事业培养更多的全媒型、专家型卓越新闻传播人才。部校“共建”新闻学院有利于促进政界、学界、业界的三边深度互动,有利于突破新闻传播教育“内河循环”的路径依赖,有利于培养整合多方资源培养造就“大传播”新闻传播人才,有利于锻炼新闻传播人才深水作业能力。另外,通过实施高校与新闻单位从业人员互聘“千人计划”,创新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机制,优化实践育人模式,为中国新闻传播事业培养更多的全媒型、专家型卓越新闻传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