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和集镇位于县城以北5千米,始建于清代咸丰元年(1851年),已有166年的历史。百年前的仁和街仅有7条街道,泥石路面,集镇面积4227平方米。因地处施甸坝子中部,吸引了东西两山及周边乡镇的不少居民前来赶街做买卖,仁和街天总是车水马龙,人群络绎不绝。上世纪80年代,仁和街向东扩建新街,施七公路由南向北穿集镇而过,至今有人喜欢把河西片区称为“老街子”,河东片区称为“新街子”。2016年底,集镇人口达4652人,其中流动人口达280人,集镇街道40余条,集镇面积达1.6平方千米,约初建的38倍。仁和镇紧跟时代的步伐,为建成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宜居家园,集镇全面提升人居环境,给市民留下崭新面貌。
市场整治 经济教育两规范
原农贸市场位于仁和大桥头东进100米,与仁和中学一墙之隔,长期喧闹的市场不仅造成校前道路拥堵还严重影响教学环境,陈旧的市场基础设施给民众留下脏、乱、差的印象。仁和中学教师何海明说“农贸市场离学校太近,影响学生学习,不利于管理学生,容易造成校前道路堵塞”。
2016年7月,仁和镇新建农贸市场大棚,占地5亩,位于农特产品商贸城东区。市场在原有的经验上科学设计了服务区域,水果区、蔬菜区、肉类区等一目了然,还配齐了生活用电、用水、排水等设施。市场南端建有公厕,周边设有公共停车位。镇政府经长期酝酿,于2016年12月7日将农贸市场搬迁至新区。
在农贸市场卖菜多年的李阿姨说“新农贸市场的条件设备比原来的要好多了,大家通过抽签选摊位,也很公平。”水果摊老板说:“起初大家不习惯,通过几次街天后,新市场进入正轨,生意也不错。”市民赵凤香说“新农贸市场规划了物品的分类,我们买东西像逛超市,方便多了!”
“两违”整治 大路通畅人心亮
施七公路是仁和街新、老街道的隔界,每天穿梭马路的人上千,街天在路两边摆地摊的小商贩很多。因此,每逢仁和街,交通堵塞便是最头疼的问题,给广大居民出行带来不便。
仁和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市、县“两违”整治方案,于2016年12月初对仁和街施七公路段乱搭乱建进行整治,严禁在公路两边摆摊设点,经整治拆除违规搭建经营户15户,并且把原来摊位的位置改成停车场,派专人管理,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仁和街拥堵的囧况。
“自从仁和镇进行“两违”整治后,每天经过仁和街都畅通无阻,都不知道哪天是仁和街天了!道路通畅了,人的心都跟着亮堂啦!”乡村客运驾驶员杨师傅愉快地说。每年春节期间仁和街施七公路段堵地水泄不通,2017年的春节,经过仁和街的车辆竟没有堵塞!镇派出所所长李自昌说:“以往春节期间,仁和街施七公路段交通堵塞,事故频频发生,今年“两违”整治后,春节期间仁和段交通通畅,无事故发生!”
环境整治 小镇靓丽新容颜
近几年,部分市民占用公共面积搭建遮阴棚,私自增加铺面或住房面积,严重影响集镇形象。镇、村级相关领导多次上门做工作,劝导自行拆除。对于自行拆除有困难的经营户,乡镇组织帮忙拆除。2016年12月12日,镇“两违”整治小组,对集镇违法占地进行拆除整治。截止2017年2月16日,共拆除违法占地82户,占地面积达2810.5平方米。仁和街土生土长的杨阿姨说:“违规搭建的遮阴棚拆除后,街面宽敞多了,仁和街亮多了!”
为了保持集镇卫生,仁和镇加大环境卫生的监督和管理。2016年集镇新增压缩式垃圾收集车1辆,配备垃圾桶160只,环卫保洁员3名。制定了居民门前“三包”政策,即包清扫自家门前垃圾、包垃圾打包、包垃圾分类处理。仁和社区把环境卫生纳入村规民约中,以重点工作打造。自2016年起社区多次组织村干部与集镇村民开展大扫除,通过扫除活动,不仅改善了村容村貌,更重要的是增强了群众的环保意识、卫生意识和文明意识,有利于营造“干净、整洁、优美”的村居环境。
仁和集镇全面提升人居环境,是打造美丽宜居乡村的重要之举。通过整治,环境美了,百姓乐了,小镇焕发靓丽新容颜!
[赵开月]